公众视角
当前位置:首页 > 青田法院 > 新闻中心 > 公众视角  
浙江青田一男子取自己银行卡里的钱,结果还被判了刑
时间:2016-11-21  来源:  作者:  分享到:

一男子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了20多张银行卡,以每张8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获利,不料,最后被这些银行卡“出卖”,将自己送上了法庭。昨天上午,青田法院公开审理了这起案子,这也是丽水市首件因出售银行卡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

“当时是没找到工作,身上没钱,租房子也没钱。我当时怀疑是不是洗钱,还是网络赌博这一块。。。都是自己太贪了,现在回头想下真的很后悔,不义之财不可得,就是凭自己勤劳、辛苦所得的,这个才是正道。”站在法庭上廖某懊悔的说道,边说边恳求法庭能够宽大处理,让他早日重回社会。

20159月,被告人廖某用自己的身份证办理了20多张银行卡,并以每张80元卖给网络上认识的“小苏”(在逃)。

20151016,被告人廖某通过银行短信通知发现,其中一张银行账户内存入了39789元,随即又被取走2万元。三天后,心生贪念的被告人廖某,将该张银行卡挂失、重置密码,将卡内剩余的19789元取现、转账,自己用来消费使用。

“因为我是这样想的,对方我也没见过面,他倒底把卡流失到什么地方我也不清楚,持卡人我也不认识,加上它这个恐怕带有洗钱的,我觉得他不会报案。 庭审上廖某如实交代说道。

当时,青田公安民警接到一男子报案,称被一名谎称是国家税务局的男子以可以享受国家燃油退税优惠为由骗了39789元。经查实,这笔钱正是落入了被告人廖某出售、且领取了全部数额的那张银行卡里。由于该案的“小苏”尚未归案,其身份和银行卡走向不明确。    

青田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廖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数据较大,其行为已构成了盗窃罪。关于该案的定性,该院认为,廖某将其银行卡出售给“小苏”,主观上是想赚取出售银行卡获取的利润。虽然廖某在出售银行卡时已认识到“小苏”购买银行卡可能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但这种主观认识是概况,不确定的;另外该案的小苏尚未归案,小苏的身份,银行卡的走向及小苏与廖某是否具有诈骗的意思联络均是不确定的。综合现有的事实依据,廖某将其银行卡出售给他人,在发现其已出售的银行卡尚有人民币19789元未被领取,遂产生非法占有故意,将他人控制并占有窃取占为己有,廖某的行为实际上已经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依据刑法规定,依法判处被告人廖某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并退赔赃款人民币19789元。

 法官提醒:

保护好个人的信息很重要,不要把银行出售、出租、出借给他人,以免引发连带责任。那么一旦这些工具被他人用于犯罪,如果你又明知他人实施诈骗、隐瞒诈骗所得或掩饰等犯罪,你就可能构成共犯。而且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出售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等行为,还构成妨碍信用卡管理罪。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
下一篇:法院执行账户or诈骗账户? 青田法院法官教你如何识别执行账户
上一篇:法院失信名单倒逼被执行人主动还款
版权所有:青田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578-12368
建议使用IE6以上,1024×768 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站
浙ICP备19043242号-2